
2016年12月19日,我创办了微信公众号“乐水数学课堂”,2017年8月12日更名为“乐水微言”,2019年7月10日更名为“乐水初中数学”。最初的动机是想利用互联网手段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延伸,比如作业答疑,拓展问题的讲解,为此我录制了一些微课上传到公众号上,最初选取的微课内容都是我在二十年的工作实践中总结的初中数学经典内容,引起了家长和学生的强烈兴趣,他们的积极互动对我是极大的鼓励,给了我坚持的理由,从创办的那天起,直至今日,无论寒暑假期,从没有一天间断过。“乐水微言”公众号见证了坚持的意义,“乐水微言”公众号实现了粉丝数从起初30多到目前的过万,“乐水微言”创造了没有预料到的教育奇迹。
一、创办的初心
网络时代,人们之间的交往变得越来越方便,教育教学也应与时俱进,融入网络大潮。带着这样的想法,我摸索式地前进,百度搜索“如何拥有自己的微信公众号?”经历了多次的试错,还算幸运,我竟然半明白半糊涂地开始了自己的公众号之旅。
自己的想法很简单,就是想借助网络延展自己的课堂教学,清晰地记得,我录制的第一个微课是《神奇的乘法》这是我在教学实践中遇到的十分经典的内容,家长们和同学们纷纷留言,表示了极大的兴趣,这无疑给了我巨大的动力,我一发不可收拾地录制了《神奇的乘法2》《求任意时刻时针与分针夹角的秘密公式》《造的艺术》
最初的公众号只是想面对我自己所带的教学班,作为我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始料未及的是,家长和朋友们的转发,使公众号的参与成员迅速增多,从而我的录课动力也得到了较长时间的保持,从诞生的那天起,公众号就从未间断过。
二、成长的足迹
一开始,我对公众号的功能了解的并不多,我只知道每天发一个自己录制的微课就可
以了,慢慢地,在使用的过程中, 我才发现,每天可以发布8篇文章,而且还可以发布“投票”,可以“自定义菜单”,可以设置“留言”功能,等等,我是在使用公众号的过程中一点一点不知不觉前进的,这是一条并不熟悉的摸索的路,这是一条充满新奇和惊喜的路,这里有的是鼓励,有的是支持,这里并不孤单。
我是一位初中数学教师,数学教学是我每天都要面对的工作,提升学生的数学成绩是我的一项重要任务。数学学习离不开解题,为此,我给自己的公众号命名“乐水数学课堂”,几篇自认为精彩的微课过后,还是要回归平常的课程,我发布了《一起做数学系列课程》,每天一节微课,共录制了二十一集,这样就到了寒假的日子。我随后开始录制《初一下学期数学预习课程》共二十七集,这二十七集微课伴随同学们度过了一个寒假,这种形式的假期作业得到了同学和家长们的普遍欢迎。在网络的支持下,我利用“乐水数学课堂”公众号实现了和同学之间的无缝对接,同学们可以听到我的声音,也可以随时和我互动留言。
随着参与成员的增多,来自全国各地的留言促使我扩大了服务的范围,寒假之后的初一下学期,我策划了《解题实战课程》,这个课程分为初一、初二、初三三个年级并行,这就由每天录制一节微课变成了每天录制三节微课,我的工作量增加了,但是我乐此不疲,因为背后有越来越多的粉丝在支持着我,鼓励着我。这个《解题实战课程》系列共持续了一百四十一集,说明我们那个初一的下学期共有一百四十一天,这其中并没有双休日,是每天都在进行的。
在发布微课的过程中,家长的互动留言提醒了我,除了实现辅助教学之外,公众号也可以实现家校联动,合力教育学生的作用,我马上采取的行动,实践证明,这是一条行之有效的教育之路。
2017年8月30日,伴随着新学期的开始,我在公众号上开辟了头条专栏——《追梦》之旅,这个专栏以日记的方式记录了我们追梦一班全体成员的在校生活,我以“以现以激励”的理念指引自己关注同学们的点滴进步,并用文字的形式记录下来,和值日班长记录本相呼应,当我希望同学们专注于学习时,我就会有意识地在追梦日记中重点描述那些热爱学习的同学,当我希望班集体形成团结互助气氛的时候,我就会在追梦日记中特别地描述那些以大局为重,关心集体,能够互谅互让的同学,我会关注同学们在语文、英语听写当中表现突出或进步巨大的同学,并及时的记录到追梦日记之中。慢慢地,同学们、家长们越来越多地关注我们的追梦日记。就这样,我们的追梦日记一追就追了一百五十一集,直到2018年1月26号告一段落。这期间,家长们无数次的留言,有肯定,有激励。总而言之,乐水微言公众号在我的班级教学和班级教育管理中发挥了非常大的作用。
三、开拓中前进
在前面提到的一百五十一集《追梦日记》中,是有一个暑假的,那个暑假,同学们不在学校的日子,乐水微言的重心转移到了数学微课的整理方面。开学后的日子,则是微课与日记并重。一百五十一集的《追梦日记》结束之后,寒假就开始了,虽然我和同学们都没有在学校,但是乐水微言公众号却没有一天中断过,它一直把同学们和我联系在一起。
寒假过后,乐水微言的班级管理功能重新启动,这个时候,《追梦日记》这个名字没有继续,但本质上还是在发挥着类似的作用,而且此次更新是一次更大的进步。我的朋友李景龙先生,北京合学教育研究院院长,他一直关注着我的公众号,关注着我的教育成长,一次,他专门打电话和我聊微信文章标题的话题,他建议我把每天的追梦日记的标题要明确化,就是要明确日记的内容,让读者在读到标题时就能感知到日记的内容,李景龙先生话,要注意到微信文章的标题和报纸的标题和作文的标题要有所不同。
在李老师的指导下,我隐藏了“追梦日记”这个标题,这也是“乐水微言”公众号的一大进步,所以说,我是在实践中在行动中一点一点不断进步的,进步带给了我充实与快乐。
我发现,公众号的威力实在是大,公众号的教育功能潜力巨大,当学校组织《厉害了,我的国》有奖征文时,我把获奖的作文选登在“乐水微言”公众号上,我发现,这个做法不仅充实了公众号,而且极大地提升了同学们写作的动力,后来,我把每周一次的作文课上的优秀作文也整理到公众号上来,这个行动也持续了一个学期的时间。
为了激励同学们把作业书写得更加工整,我曾经借助公众号发表了《最美作业》一文,把同学们的工整优美的作业拍照上传,让同学们相互借鉴,让家长们相互参考,有效地提升了作业质量。我还有意识地发表了《关心班级的同学们》一文,让关心集体成为一种荣耀,为班级奉献力量成为一种风气,等等。
还有一个值得一提的大动作,就是我们开辟的《追梦之星》专栏,这个专栏动员了全班同学的力量,每天一位主人公,我们动全班同学之力一起打造这位主人公,包括“自我介绍”、“同学心中的我”、“最美记忆”、“同学对我说”等,有文字,有图片,有视频,这项活动历时较长,但很有意义,不仅对每一位同学有很好的纪念意义,而且锻炼了每一位同学的能力,在给主人公写一段的话的时候,能够锻炼同学们的文字表达能力,在面对镜头录制“对同学说的话”时,能够锻炼同学们的口头表达能力,而且在这个过程中同学之间增进了了解,增进了友谊,我们的班级气氛更加和谐。